时间: 2024-06-08 15:18:34 | 作者: 平口垃圾袋
近期,上海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再出“狠”招,对全市公共机构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“不分类,不收运”,并进一步强化市民参与机制。为了破解垃圾围城难题,2011年5月,上海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府实事项目,从100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。经过近7年的推进,现已覆盖1万余个居住区、500万户家庭、6000余个机关和企业和事业单位。此外,全市约180万户居民申领绿色账户卡,实现了按户参加日常生活垃圾“干湿”分类的环保档案记载。
有人说,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,此话一点儿也不假。相关统计显示,我国每年都有价值250亿元的资源被白白地浪费了。这些资源既不是石油,也不是天然气,更不是高科技产品,而是每家每户每天都在产生的生活垃圾。例如大家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,全国每年就达60多亿节,里面共含有7万吨锌和10万吨二氧化锰。由于我们没将这些垃圾以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回收,不仅使那些可完全变废为宝的废弃物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,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。
如何科学地处理、利用垃圾,使其变废为宝、化害为利,真正成为支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“第二资源”,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。
笔者以为,韩国垃圾处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。在韩国盛装垃圾,必须购买政府统一监制的垃圾袋,尺寸规格都有限制;垃圾袋有不同容量的7种规格供市民选购,不同生活区的垃圾袋颜色也不同。韩国的垃圾袋售价不便宜,普普通通的家庭每个月大约要消耗2500韩元(约合15块钱)购买垃圾袋,所以很少有人会每天扔垃圾,而且一般来说都会把垃圾使劲塞进袋子里,等到实在装不下才拿去扔掉。韩国人都很注意垃圾分类,如果垃圾没有正确分类,一经发现会被罚款。此外,放在袋中的垃圾不能含有水分,垃圾车来的时候,用铁钩从袋子的两个下角钩开,如果有液体流出的话,就要受到重罚。
韩国的经验与做法只是一个缩影。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垃圾处理实践表明:作为地球上唯一在一直增长的“资源”,70%的垃圾能回收成为再生原料供重复利用。为此,环卫机构要在更多的居民区设置分类垃圾箱,引导社区居民利用社区硬件资源做好垃圾分类;对利用回收资源进行再生产的企业,政府应通过税收减免、任务补贴等经济手段进行鼓励,以引导更多企业投身于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事业,真正的完成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。此外,还应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行力度,通过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居民主动、正确地参与垃圾分类,一起为营造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贡献力量。在这方面,各地可借鉴浙江余杭等地利用“垃圾积分兑换”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做法,巧用经济杠杆实行“以利攻利”,让垃圾成为居民身边的“银行”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基础要求。只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不仅能远离“垃圾围城”带来的困扰,还可以靠垃圾赚钱,真正的完成变废为宝、化害为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