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交管服务亮出“智慧范”

时间: 2024-07-14 01:50:36 |   作者: 分类垃圾袋

  曾经,一下高速公路出口,总有人在路边高举“带路”的大牌子。如今,随着手机导航的普及,几乎不再由人来大费周折地带路了;

  曾经,想打车时,站在路边等待和招手是唯一途径。如今,慢慢的变多的人只需拿起手机预约,就能畅享“一键出行”;

  曾经,办理缴纳交通罚款、申请换领驾驶证等交管业务,只能在排着“长龙”的窗口慢慢等待。如今,慢慢的变多的交管业务只需动动手指,即可轻轻松松实现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。

  近年来,现代交通与网络技术深层次地融合、全面碰撞,迸发出各种全新的技术、产品和模式,带给人们更智慧、更便捷的交通出行和交管服务体验。

  每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为多长时间,通行效率最高?遭遇火灾、120急救等紧急情形时,应如何合理地规划路线?出现交通事故时,如何更高效地调度警力、疏导交通?随着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汽车保有量大幅度的增加,城市交通治理面临慢慢的变多的难题。

  2016年以来,杭州公安交管部门推出“城市大脑·智慧交通”系统,将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、网络站点平台数据等集中录入共享数据平台,由AI系统计算出更“聪明”的解决方案,再传回到设备上执行,实现对城市交通全局即时分析和调度。

  去年10月9日,杭州萧山区的120急救车驾驶人倪师傅,接到7公里以外的求救电线个红绿灯路口,几乎一路绿灯到达求助点。据测算,倪师傅总共节省854秒,开辟了一条挽救生命的“绿色通道”。这条“绿色通道”得益于“城市大脑”精密计算:基于沿路布控的交通摄像头,把拍摄到的视频自动转化为数值,采集最近两三个路口车辆排队长短情况,计算出多久可以将它们排空;并根据计算结果,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,保证倪师傅在经过该路口时信号灯是绿灯,且前方无排队车辆。

  同样依托“城市大脑”,让广东中山市的交通信号灯“活”了起来。“比如南北向路上有5个红绿灯,其中中间路口车辆最多。城市大脑通过摄像头、红绿灯全局感知到这个路口容易堵,测算出拥堵时长、拥堵长度之后,会按照全局调节的思路制定一套配时优化策略,将这个路口的绿灯配时延长,相应的其他几个路口的绿灯配时缩短。” 中山交警支队副政委江佩薇介绍,这种智能配时优化模式,会随着交通流的变化动态调整,始终保证红绿灯时间与车流量的合理匹配,极大的提升了道路出行的畅通度。今年一季度,中山市通行速度环比提升5.7%,停车次数下降8%。

  除了城市交通,高速公路交通也日趋“智慧”。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期间,沈海高速盐城段拥堵加剧,江苏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对过往车辆发布“交警推荐”路线。该措施实施后两个小时,沈海高速盐城段的拥堵延时指数下降了66%,替换路线国道拥堵延时指数只提升了6%。

  今年6月20日,山东济南一辆白色轿车变道时,与一辆直行的黑色轿车发生碰撞。事发后,白色轿车车主李女士立即拨打122报警。在交警指导下,李女士拍下事故现场图片,通过“济南交警”微信公众号上传了图片和双方驾驶证、行驶证照片。通过查看事故现场照片,交警认定李女士负全责。随后,李女士将银行卡拍照上传到微信平台,并向对方先行垫付赔偿款。从事故发生到离开现场,用时不到15分钟。

  “通过‘线上线下,一网通办’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模式,让所有事故双方的文字信息,都由后台工作人员通过提取上传照片完成。”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介绍,如今济南已实现在线快速处理、理赔跨部门协同、全流程闭环办理。

  如今,打造“互联网+交管服务”,实现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,已成为全国公安交管系统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技术驱动力。2015年,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,配套研发“交管12123”手机APP,截至目前,已累计提供各类服务7.32亿次。在此基础上,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立足本地实际,研发了一大批的网络应用,努力打造更便民的“掌上交警队”。

  去年以来,广西南宁交警就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“交通违法缴费”“一键挪车”“拖车查询”“在线违法处理”等功能。在此基础上,今年南宁交警研发了“南宁微交管”小程序,并新增“电瓶车上牌网上预约”。四川广元交警支队打造“网上车管所”,实现23项车驾管业务网上办理,提供车驾管业务短信提示、交通违法处罚、路况查询等十大类共131项网上免费服务。去年以来,接受网上预约检测车辆1.2万余辆次,办理网上车管业务7000余人次。

  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动“互联网+交管服务”,以指尖上的点击替代路上的奔波,为逐步提升交管服务便利化,公安部日前公布了简捷快办、网上通办、就近可办等20项交通管理“放管服”改革新措施,9月1日起将全面推行。

  假设城区某个路口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,传统方式是当事人或者路人打电话报警。但在杭州,通过“城市大脑·智慧交通”,摄像头、红绿灯就能把现场信息即时回传系统,同时将因事故造成的周边区域的拥堵信息,也实时回传。交通大数据会对事件进行研判,分析警力调度策略并推送给交警,交警据此决定是不是出警、几人出警、在哪些区域疏导交通。据统计,杭州交警运用“城市大脑·智慧交通”以来,信号灯报警量达8600多次,视频监控发现事件3.18万起,交通状态判断报警量3400多次,准确率达到96%,从事件发生到民警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减少2.2分钟。

  “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还是交通组织管理、交通运营管理都需要交通需求分析,掌握交通需求特点。交通需求特点包括总量特性、强度特性、时间空间分布特性等特性。掌握这一些数据,可以更快捷高效地对交通状况做分析诊断。”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举例,假设某个城市0到2公里的出行比重为25%,2到4公里出行比重是15%,加在一起是40%;而步行分担率和自行车分担率两者之和是28%,两项数据相差太大,据此能得出结论,该城市的交通结构不合理。

  “过去,这一些数据都是通过一定的调查来获得,不仅花费大量人力、资金,调查频率也有限。如今依托网络技术和应用,能够更便捷、准确和全面地获取这一些数据。”陆化普说,例如通过网约车平台,能够给大家提供出发地、目的地数据;通过导航平台,能够给大家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等等。将这些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经过挖掘、融合和分析,能轻松的获得交通需求的各种特性,助力更科学精准的交通规划和管理。(记者 倪弋)